企业简介

COMPANY PROFILE

奥辰生物(云南)有限公司是一家产学研一体化、细胞产业全链条布局、专职细胞新药研发与应用示范的新型生物技术产业机构,成立于2023年,是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。奥辰生物秉持品质、创新、引领、共赢的经营理念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全自动化智慧化细胞制备系统、细胞治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追溯一站式平台——奥辰生物智慧化细胞制造技术研究院,也成为我国西南首家细胞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、规模化制备的GMP细胞制备中心,整个细胞制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,引领行业迈向“智造”时代。

21000㎡+ 园区占地面积
5000㎡ GMP智能化细胞制备中心
4条百亿数量级 全封闭自动化3D培养细胞生产线

发展历程

DEVELOPMENT HISTORY

img img

开创期(1996-2012)

· 建立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和质控技术体系」

·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临床试验研究

· 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
· 建立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试生产与质控技术体系」
· 自主研发「人脐带间充质于细胞注射液」制品
· 获得CDFA的第三方质量复核检验报告,通过细胞药品类「非临床研究评估」
img img

沉淀期(2012-2023)

· 探索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和机制

· 成功分离出高活性的「间充质干细胞亚群」

· 率先在国际发表「灵长类干细胞治疗的疗效与安全评价」的文章
· 参与云南省第一个生物医药重大专项--「干细胞治疗技术及临床转化研究」
· 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组学分子重编程逆转器官衰老

· 成功建立高活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,并实现中试生产规模

· 3D微载体脐带间充质于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

· 自动化培养工艺正式试用

· 建立衰老评价系统
· 「基于3D微载体工艺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与开发」正式立项
img img

新起点(2023-未来)

· 成立奥辰生物,成果转化

· 成立「奥辰生物智慧化细胞制造技术研究院」,引领行业发展

· 成立「国家药监局细胞产品质量评价西南分中心」,建立行业标准

· 建成「细胞科学馆」,面向公众,促进产学研融合转化

62项

省部级承担项目

8项

省部级科技进步奖

40项+

专利成果

90篇+

国内外发表文章

业务范围

专业、行业顶尖的健康服务

细胞技术服务

提供专业的干细胞、免疫细胞新药开发等技术服务。

了解更多

细胞储存服务

提供专业的围产期细胞储存(间充质干细胞、奥辰高活性干细胞、单个核细胞)、成人免疫细胞储存、定制化组织细胞储存等技术服务。

了解更多

个性化检测

提供专业的甲基化生理年龄测定、肝纤维化检测、卵巢早衰检测等技术服务。

了解更多

新闻中心

行业动态 & 企业资讯

奥辰时刻关注行业最新动态,紧跟时代技术脚步,保持干细胞领域前沿科研技术的领先优势

企业资讯

喜讯|奥辰生物TriCellPr-AC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

by 奥辰综合办公室 | 2025年 4月 22日

2025年4月21日,奥辰生物(云南)有限公司传来重大喜讯,其研发的“TriCellPr-AC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”(受理号:CXSL2500071)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,适应症为膝骨关节炎。 这款注射液是国内首款利用3D细胞培养技术获批的膝骨关节炎治疗药物,其研发全程应用了华龛生物3D细胞规模化制备全线产品及工艺,这不仅是国家药监局对奥辰生物产品质量、生产工艺的认可...

行业动态

2D vs 3D细胞培养:为何3D才是未来?

by 奥辰综合办公室 | 2025年 4月 18日

3D细胞培养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,其在增强细胞存活、促进多系分化、提升免疫调节能力、推动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、疾病建模与药物筛选、神经保护以及多器官治疗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潜力。结合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和数据分析能力,3D细胞培养技术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、质量控制、数据准确性,还为个性化医疗和复杂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3D细胞培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为再生医学...

企业资讯

智慧化细胞制造技术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:聚力东盟视野,共筑细胞产业未来

by 奥辰综合办公室 | 2025年 3月 24日

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云南考察并发表——“解放思想、改革创新、奋发进取、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”的重要指示,云南正以高水平开放姿态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加速打造面向南亚、东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。值此重大战略机遇期,2025年3月22日至23日,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、奥辰生物(云南)有限公司主办的智慧化细胞制造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昆明隆重召开...

合作展示

奥辰与多家企业和高校机构保持密切合作,促进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健康发展